但凡严肃的新闻发生在印度,多多少少都会有点“段子”。比如这次G20峰会,印度以东道主身份,招待世界多国重要来宾。
不得不说,印度人为了接待好来自全球20个国家领袖,再次拿出了他们的“最大诚意”:举国放假3天,德里强拆贫民窟,全民上街大扫除,交通环岛装好了喷泉,总算在开幕前,让首都花团锦簇,焕然一新。
不过会场附近依然存在一个问题,就是猴子太多,不仅会妨碍交通,甚至可能会袭击行人。对此印度也拿出了专业精神,在各个角落摆出了猕猴的天敌:叶猴的实体大小照片,还找来了40多位专业人士,在机场沿线的林子里模仿叶猴的尖叫声...
G20开会之前,东道主印度传出新闻,要给国家改名为“Bharat(巴拉特)”,引发全国热议,而很快另一个段子传出,据德里电台报道,根据“南亚指数”的社交媒体X账号。一旦印度改名为Bharat,则有可能引发“连锁反应”,巴基斯坦将会改名为‘印度’,而阿富汗则可能改名为‘巴基斯坦’”。(小王OS:那剩下的阿富汗谁愿意叫啊...)
虽然面临被巴基斯坦“偷家”,但是印度还是迈出了坚定一步:G20峰会的开幕式上,莫迪在发言时,他身前桌签上的国家英文名果然写着“BHARAT”字样,而不是“INDIA”。
这个Bharat,其实并不直接拼为“巴拉特”,而是源自于印度史诗《摩诃婆罗多》,讲述的是征服了这片土地的雅利安英雄婆罗多,之后居住在这里的族群, 就以“婆罗多后裔”自称。其实印度自称的国名,自古至今也一直都是“Bharat Ganarajya”。只是在外语中,会称其为印度。这点其实同外语中称中国为China类似。印度这个词,则是来自于印度河,而古印度文明,基本上都源自这条河的流域,古代雅利安人跨越这条河之后,称这条河为Hindu, 也就是中国古代“天竺”一词的来源。而这“印度河”,如今也确实主要在巴基斯坦领土之内,所以也就流传着印度如果真改名Bharat,那巴基斯坦真可能真不客气,直接改叫“印度”了。
“婆罗多国”看似历史渊源,但一直都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土邦,直到英国人从1757年入侵后,最终才让这片南亚大陆出现了一个大一统的“India”。如今随着印度在战后的独立与发展,这次G20峰会上改名,莫迪表达出印度要告别“殖民化”的信心。表面上是“去殖民化”,其实莫迪还在下一盘大棋:这个“婆罗多”具有极强的宗教色彩,是印度教的精神象征。对内,莫迪政府的印人党,大搞”印度教至上主义“,排斥与打压国内的少数群体,通过巩固铁票仓,来维护自己的政治地位。
对外,南亚次大陆不少地区,都深受印度教影响,而“婆罗米系文字”在东南亚多国以及中亚都仍在使用中,印度也可以通过婆罗多教,不断的去辐射在周边国家与地区的影响力。这次除了开会之外,莫迪还搞了一出“拜甘地”活动。他向每一位领导人送上一条米色手织围巾,然后让大家挂在脖子上,去参观甘地纪念馆,来纪念“非暴力不合作”这一历史运动。
这里莫迪还根据印度教的文化传统,要求各国领导人脱掉鞋子光脚前行。不过因为雨季影响,当天的路上还有积水,拜登选择不要光脚趟水,穿上了一双棉拖鞋。不过英国首相苏纳克则是一脸虔诚,如同回家一般。
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。近些年来,在强大的内需与IT产业为中心的出口支撑下,印度经济持续增长。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,2021年印度的经济规模已超过其往昔的宗主国英国,升至世界第五位。
另一边,“富贵不归故乡,如衣绣夜行,谁知之者!”如今代表英国最高政治权力,唐宁街的首相府掌门人苏纳克是印度裔,而妻子更是阿克沙塔是印度亿万富豪的千金,家族财富超过英女王。此番“回到”印度,更有点荣归故里的感觉。
回娘家的苏纳克,第二天就与妻子前往德里的阿珂莎德姆印度教神庙。英国第一夫人穿上了印度传统的纱丽,粉色与金色的搭配非常华丽,与神庙的金色系交相呼应。
雨天中苏纳克也为夫人打着伞,之后夫妇二人来到神庙殿堂内,按照印度教传统献上了花瓣,并且对神像进行了跪拜。
当然,此次苏纳克“拜佛印度”,同样也是目的明确。脱欧后(Post-Brexit)后的英国,外交政策开始“向东走”,苏纳克政府急欲达成与印度以及其他亚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协定,以提振经济,为下一届英国议会大选铺平道路。
预计借此次G20峰会,他将与莫迪探讨英国与印度之间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,这两个英联邦国家达成协议日趋乐观。用英国媒体的话来讲,具有印度裔背景的英国首相苏纳克伉俪到新德里参与此次G20会议是“历史性”的,是“两国之间存在鲜活桥梁但强有力提醒”。在G20峰会前,外界普遍猜测,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,各方分歧严重,有可能首次无法产生领导人联合宣言。自印度担任G20轮值主席后,3月份的G20外长会议与7月份的两次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,由于各国对于俄乌冲突的态度不一,均未达成联合公报。不过这次,长袖善舞的莫迪,还是在9月9日,通过了一项具有共识的联合宣言,而这也与去年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那份G20峰会联合宣言不同。
今年的这份联合宣言让俄外长拉夫罗夫非常满意,他表示“我们阻止了西方将峰会议程‘乌克兰化’的企图。”而基辅方面则表达出了愤怒,乌克兰外交部发言人尼科连科当天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发声,就该声明称“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”。尼科连科还贴出一张红色字体修改后的部分宣言图片,其中将“在乌克兰的战争”改为“针对乌克兰的战争”。不难看出,这份联合宣言应该是印度顶住了西方的压力。没有点名批评或者谴责俄罗斯,当然这个也引起了西方一些舆论的不满,觉得印度并没有发挥“积极”的角色。但从印度角度来讲,它应该是基于自身的国家利益出发,因为它很清楚,如果会议没法最终公布联合宣言的话,最大的失败者其实是印度。俄印之间无论从历史关系,还是现实利益的角度来看,印度都不会去轻易得罪俄罗斯。双方在军事,能源与粮食上的合作,可以一直追溯到印度独立初期。在印度的战略界有这样的一种说法,从历史经验来看,只有俄罗斯是从来没有背叛过印度的大国,而美国也只是这些年与印度走的近了一些,以往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起起伏伏。因此,从印俄的基本盘而言,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,自然会选俄罗斯。G20成员在峰会上达成一致,邀请非洲联盟成为正式成员。成为了本次G20峰会的一大成果,也显现出印度作为“全球南方”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。
如今的非洲大陆,拥有稀有矿产与新能源电池所需要的重要资源,此外作为发展中国家,非洲的经济潜力增长同样非常大。如今无论是以美国西方为首的G7,还是金砖国家,都非常注重拉拢非洲,而非盟加入G20,中国则是第一个做出明确表态支持的。此番印度利用举办G20峰会,把这个成绩揽到自己身上,一方面是看中了非盟的55个国家,这55张选票,对于印度一心想要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,绝对是大票仓。对于印度而言,这次G20峰会可谓是成功落幕,这场“外交世界杯”,印度投入了足够多的诚(jin)意(qian),原本99亿卢比的预算,最后花出了410亿,超预算300%。好在莫迪的钱没有白花:第一,印度提升国际地位,加强外交影响力;第二,展现了印度成就,提升国民自豪感;第三,G20的成功,可以作为形象工程为明年莫迪的印度大选服务。
不难看出,印度急于证明自己的大国地位,并将自己塑造成发展中国家的代表。而顶住压力发表联合声明,也能看出印度并不愿意成为西方的附庸。
但是全球性磋商较少能产生重大成果,在德里举行的2023年G20峰会也不例外。艰难产生的联合声明无法终止俄乌冲突,非盟的加入也不会改变世界运作方式。随时间推移,本次G20峰会产生的影响将逐渐消退。随着地缘政治的不断变化,G20集团中,巴西、俄罗斯、印度、中国和南非,组成金砖国家组织。而最近的南非会议后,金砖国家也即将扩编,加入阿根廷、埃及、伊朗、埃塞俄比亚、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为成员国。而以西方国家为核心的G7,则依然是代表着发达国家的核心利益,所以勉强达成一致的G20宣言,在和气的表面之下,依然暗流涌动,各国都还有着自己的盘算。